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時隔十年,中央舉行了第六次城市會議,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為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錨定新坐標。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科學闡述了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城市工作會議定調城市更新,明確“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標志著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覆蓋城市功能升級全鏈條。數字政通持續深耕城市數字化治理領域二十五載,作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應用與運營服務的提供商和城市更新領域的先行者、實踐者,秉承“韌性”理念,多年來圍繞城市更新、城市生命線安全、地下管網改造升級、城市精細化治理、AI運營服務等方面,持續積累、不斷突破,為全國500多個城市和1200多個區縣提供了服務支撐。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之綱,提高政治站位,夯實企業責任,發揮經驗優勢,積極轉型發展,以助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為抓手,以全面打造韌性智慧城市為己任,切實參與到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生動實踐中。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二是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斷取得突破;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三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四是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五是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強化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切實維護城市公共安全。這一部署與今年5月印發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形成緊密呼應。在城鎮化增速趨緩、人口總量趨于下降的背景下,城市發展正告別“攤大餅”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的新階段。而能否守住安全底線,直接關系到9.4億城鎮常住人口的生存質量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刻不容緩。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經”,涵蓋燃氣、供水、供電、供熱、通信等多個關鍵系統,其安全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正常運轉。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城市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不斷增加,暴雨、洪水、臺風等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城市防洪體系與內澇治理是城市應對水患的關鍵防線。六是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七是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依法治市,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務熱線等機制,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本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召開,更加堅定了數字政通的發展信心,激活了企業推動自身發展的新引擎。數字政通將深入學習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為筑牢城市運行安全防線不斷提供全鏈條、現代化的優質解決方案,積極助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構建城市更新中樞平臺,筑牢“數字磐石”。城市更新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當前,城市更新工作面臨資源分配不均、部分區域基礎設施陳舊、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等挑戰,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成為解決城市更新有關問題的重要手段。數字政通面向城市更新的核心場景,自主構建了涵蓋城市體檢、項目申報及項目庫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城市更新實施效能評估等關鍵業務的“磐石”城市更新管理平臺,以“城市體檢”摸清家底,用“全流程管理”串聯項目,靠“效能評估”校準方向。從規劃到落地,從資源調配到科學決策,全鏈條智能化升級,讓城市更新更精準、更高效,真正成為筑牢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數字磐石”。
城市地下管網升級改造,構建“工程+數字化+管理機制”的治理體系。當前,國內部分城市存在地下管網早期規劃設計不合理、管網服役時間長、超期超負荷運轉、安全監測預警能力不足等問題,管理者無法有效掌握地下管網實時運行工況,導致無法及時開展常態化的主動運維。數字政通以數字化為抓手,以工程措施為手段,以機制建設為保障,構建了“工程+數字化+管理機制”的治理體系,助力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幫助管理者建立多部門、多系統、多環節的協同配合,形成“監測預警—應急響應—調度處置—復盤優化”的排水防澇閉環管理體系;聚焦供水領域漏損控制與管網健康評估,以“管理+技術”雙翼驅動城市供水一體化及漏損治理;通過工程改造、智慧化建設、管理機制體制的組合拳,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城市水環境,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保障城市地下管網安全運行。
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源頭治理”,守護城市運行“本質安全”。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是安全可靠韌性城市建設的核心抓手。數字政通以實現城市安全運行風險“源頭治理”為核心目標,采用“綜合監管+智慧監測”的建設模式,秉承多方協同共治的治理理念,充分融合AI大模型、物聯網等技術,將城市安全管理制度與管理辦法轉化為具體業務流程,實現了對燃氣爆炸、城市內澇、供水爆管等城市運行風險的智能識別與閉環處置,可精準響應城市安全監管需求,守護城市運行“本質安全”。作為住建部“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專家組成員單位,數字政通發揮部、省、市三級城市生命線“體系化”推廣優勢,目前已成功落地北京、重慶、福建、四川等10余個省級生命線項目,以及開封、福州、武漢、青島等30余個地市級生命線綜合及專項應用系統,為全國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高標準建設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構建城市全域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是打通城市各治理體系、整合治理力量的協同模式,是落實本次會議“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的關鍵舉措。通過設立城市運行中心,縱向連接市、區/縣、街道/鄉鎮等不同層級,橫向貫通城管、綜治、應急等各個業務部門,可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統一體系和管理網絡。數字政通作為“一網統管”領域的領軍企業,承建的多個項目成為行業標桿:在深圳市坪山區打造了民生訴求“一網統管”,建成全區統一智慧管理指揮平臺,實現了“一個系統分事件、一套標準抓落實、一張表單統情況”;在合肥市包河區推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共治”社會治理新模式,以“七個統一”保障推動模式高效運行,實現了“十分鐘管理全覆蓋”目標;在煙臺福山區構建了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模式,搭建了高效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
AI賦能市民服務熱線,精準響應民生訴求。市民服務熱線是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觸點,通過熱線數據可實現民生訴求與政府治理的精準匹配,用好市民服務熱線,可推動城市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感知”躍遷。以熱線為支點撬動治理現代化、發揮熱線平臺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這是數字政通熱線業務堅持的方向。數字政通致力于通過AI大模型賦能熱線業務,深挖熱線數據背后的真實民生訴求,實現從高效解決一件事到高效解決一類事;積極推進熱線與城市治理網絡的深度耦合,實現“熱線+網格”、“熱線+城管”等多個行業領域融合。截至目前,數字政通已在多個省份和地市落地熱線項目。其中,深圳民意速辦平臺自2022年11月上線以來,共受理5754.32萬件民生訴求,按時辦結率達99.49%,平均辦理時長比之前壓縮了65%,總體滿意率達99.96%。
打造AI城市感知體系,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建立高效智能的城市運營服務新模式。數字政通AI運營服務以技術普惠性、場景深度化、生態規?;癁楹诵母偁幜Γ瑸楹戏省⒑贾?、青島、溫州等城市提供了可復制的“韌性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數字政通“星揆計劃”依托空天地一體化智能采集體系(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車載AI、物聯網感知),實現了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時域、全要素動態監測”。通過AI大模型實時識別違建、污染、內澇等60余類城市問題,將傳統人工巡查效率提升2倍以上,為城市安全韌性、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數據驅動的決策基石,響應了關于“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要求,體現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
秉承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助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數字政通將以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為契機,抓住歷史機遇,深耕城市更新領域,肩負全面打造韌性智慧城市的責任,開啟新篇章,展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