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城市運行管理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既關系到城市的“面子”,也關系到城市的“里子”。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提出要求、作出指示。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又專門強調,建設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籃子、人居環境、城市空間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好。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指引和遵循,深入傳承弘揚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牢牢抓住“數字福州”建設機遇,按照“統籌領導、夯實基礎、集約建設、高效運行”思路,走出一條比較易于推廣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模式。
構建“1+4+N”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總體架構
福州市聚焦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領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平臺,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穩固的安全保障。
福州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平臺重點聚焦城市燃氣、城市橋隧、城市供水和排水防澇等領域風險管理和防控,對應研發了具有牽引效應、示范效應的重點場景,形成“1+4+N”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總體架構,即以1個政府市級監管平臺為總指揮,4個重點領域行業監測子系統(城市燃氣專題、城市橋隧專題、城市供水專題、排水防澇專題)為抓手,以N個前端感知設備為支撐。對城市運行突發事件實現早發現、早預警、高效應對,助力守牢城市運行安全底線。
城市燃氣:數據匯聚,閉環監管燃氣運行
城市燃氣專題匯總了燃氣企業、廠站、管線基礎數據、企業自查和巡查巡檢數據、鋼瓶流轉數據、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實時告警數據以及視頻監控數據,打造了管道氣源保障、管網三方監管、AI鷹眼衛士(視頻監控)、福氣榕城(綜合體及居民用戶監測)、事件處置、瓶裝氣供氣保障、充裝AI分析、氣瓶流轉、信用評定、用戶安全、基礎數據等燃氣綜合監管模塊,基本實現了城市燃氣的監管閉環。
一是“哨兵”預警靈。對接中心城區重要管道末端、重要商業場所等重點場所部署的燃氣泄漏報警裝置,在管道燃氣廠站關鍵部位加裝和更新燃氣物聯智能感知設備,通過監測點監測壓力、濃度運行情況,并納入系統實時監測預警,數據同步推送至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平臺,提升事故處置效率,進一步提升管道設施安全防護水平。
二是“系統”監管全。在管道氣監管方面,通過對接福州華潤燃氣的業務系統,將燃氣管線養護、施工工地巡查、重點路段視頻監控等數據全部納入平臺中,實時更新、觀看相關數據,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業務平臺自動預警,并將消息推送至城市生命線平臺,主管部門可對處置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落實監管責任。在瓶裝氣監管方面,對接氣瓶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匯聚燃氣基礎數據,采集氣瓶充裝到使用各環節數據,實現對瓶裝燃氣全流程、全鏈條可追溯精準管控,有效解決監管力量不足、運營管理不規范、用氣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全面提升瓶裝燃氣安全治理水平。
三是“一網”統管強。將燃氣企業、廠站、燃氣從業人員、用戶管理等基本數據納入系統,實現對燃氣信息數據的匯集、整合、統計分析等,提升燃氣綜合監管水平;利用大數據AI技術在重要燃氣場站出入口、裝卸區等關鍵環節部署視頻監控實時視頻監看,通過設置人、車黑白名單,嚴控外來人員、車輛進站,保障燃氣廠站運行安全;同時,督促燃氣企業落實燃氣廠站、供應站每月一自查,對用氣餐飲企業每月一巡檢的要求,實現發現隱患、處置隱患閉環管理。
城市橋隧:信息融合,多維監管橋隧安全
城市橋隧專題整合了橋梁基本信息數據、巡查巡檢數據、橋梁檢測評估數據、人行通道積水監測數據以及橋梁結構實時監測數據,構建了橋梁類型、日常巡查、檢測評估、橋梁監測、橋旁施工、人行通道、平臺預警列表、道路病害等城市橋隧綜合監管模塊,基本實現了城市橋隧的全方位監管。
一是閉環管理,確保橋梁病害處置到位。全面對接全市中心城區橋梁、隧道設施的功能類型、養護類別和等級,形成橋梁基本信息數據庫,做到“底數清”;整合歷年橋梁定期檢測成果,緊盯“三特”(特大、特殊結構、特殊位置)、安全狀況差、運營風險大的橋梁開展針對性提升整治,結合利用時間、空間多維分析形成的問題熱力圖,加大對問題較多橋梁的監管力度,做到“靶向準”。對接數字城管、福城管小程序及橋下AI識別等多種渠道發現的橋梁異常事件,全面提升橋梁病害的發現、識別、派件、處置及存檔等全流程管理水平,做到“閉環嚴”。
二是實時監測,及時消除橋梁安全隱患。針對7座跨江大橋和4座通航大橋安裝的結構監測設備和防撞監測設備,對接實時報警信息,掌握橋梁結構整體運行狀態。建立橋旁施工監測模塊,動態掌握工程數量、施工時間、監測情況和預警情況。
三是提前預警,提高橋梁問題處置效率。建立人行地下通道實時監測模塊,布設視頻監控設施和智能化物聯感知設備,實現積水提前預警。2024年以來,共發出502次各類預警信號。特別在今年“格美”臺風期間,共收到預警45次,維護人員根據預警信息及時趕赴現場排除設備故障或啟動應急抽水,實現臺風期間地下人行通道“零積水”,大幅提升處置效率。此外,結合道路病害雷達探測數據,將疑似病害在地圖上可視化呈現并提前預警處置。
城市供水:全鏈監控,提升供水品質效能
城市供水專題接入了水源地、水廠與管網水質監測數據、管網壓力監測數據以及實時告警數據,構建了水源地、制水廠、供水量、上月用水情況、巡檢信息、管網數據、應急信息、工單事件等供水調度管理模塊。顯著提升福州市供水系統的管理韌性。
一是智能監測與預警強化。平臺全面整合了從“水源地”至“終端用戶”的全鏈條數據,實現了供水全流程的智能化監控,管網渾濁度由0.3NTU下降至0.23NTU,降幅23%,出廠水合格率100%,水質綜合合格率穩定在99.97%以上。
二是高效應急響應機制構建。平臺建立了閉環的應急管理體系,涵蓋實時監控、自動預警、即時響應、事件記錄與全程跟蹤等環節。對管網運行狀態的實時擬合,包括管網流量、壓力、流速、水損、供水范圍、水齡等重要指標。可以針對有監測點的位置,進行在線測壓點和測流點數據質量的管理,包括實時性、平均誤差、完整率、可靠度等,并進行必要的報警,方便主管部門對異常處置情況進行監督。
三是日常巡檢與精細管控升級。針對第三方施工可能帶來的風險,實時跟蹤并記錄工地施工動態,將日常進行工地巡查的數據上傳至平臺,有效保障了工地內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的完整性和可視化程度。在系統的支撐下,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供水智慧化、精細化管理升級,進一步鞏固了供水系統的安全防線。
城市供水:全鏈監控,提升供水品質效能
排水防澇專題匯聚了基礎設施數據、雨量監測數據、河道庫湖水位監測數據、積水預警數據、應急資源數據、監測告警信息,構建了天氣情況、河道水位、監測預警、報警事件、視頻監控、防汛布控、巡查事件等排水防汛監控模塊,實現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站的智慧、精準管控。
一是打造全面監測體系。對接福州市已有的85個雨量站、390個水質水位、750個路面積水、1604個管網水位監測點,整合氣象、水文等部門數據,建設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掌握全市重點水系要素運行狀況,為排水防澇的調度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二是防澇預警全知道。依托聯排聯調中心打造的福州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對全市的各類監測信息、預警信息、應急資源進行統籌。當發生城區內澇時,同步預警信息與預案流程,可協助主管部門實現全市排水防澇工作的遠程指導和指揮調度。
下一步,福州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住建部的要求,持續加強新、改、擴建管線的規劃和施工管理,定期對城市生命線工程進行普查或詳查,確保城市生命線工程基礎數據的現勢性和準確性;持續推進城市體檢,開展風險評估,完善風險清單;持續對接、布設配套物聯感知設備,豐富城市生命線感知網絡;持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各行業監管信息系統整合,構建運行監測評價體系;貫徹落實政府、行業監管部門和企業三方責任,建立多部門聯動風險處置協調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拓展和豐富“智治”新模式,力爭實現“一網統管”,進一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的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綜合能力。